张志珺教授、罗雄剑教授以及孔岩副教授为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栾迪、李一凡、张艾妮、柏晴晴和赵特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模式动物电生理测定相关研究得到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脑所朱英杰教授的支持和帮助。该研究获得2030-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深圳科技基金等项目资助。
对GEO数据库中转录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LRFN5在抑郁症患者伏隔核这一情感环路核心脑区选择性显著下调,而非外周血以及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和扣带回等其他脑区。通过CUMS诱导抑郁样行为小鼠模型后发现,LRFN5在伏隔核神经元特异性显著下调,并与糖水偏好下降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均显著相关。通过脑定位注射腺相关病毒在小鼠伏隔核神经元特异性敲减Lrfn5可诱导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并增加小鼠对CUMS慢性应激易感性。而该脑区神经元过表达Lrfn5增强了小鼠对CUMS应激抗性。与行为学结果一致,伏隔核神经元敲减Lrfn5加重CUMS引起的突触蛋白PTPRD、PSD95和SNAP25水平下降,以及树突棘总密度、短粗型树突棘密度和比例减少。而伏隔核脑区过表达Lrfn5可显著改善以上突触损伤。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发现CUMS可显著减少伏隔核脑区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mEPSCs)频率而非幅度以及配对脉冲比率(paired-pulse ratio, PPR),但对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mIPSCs)无显著影响。CUMS引起的伏隔核电生理改变可被该脑区神经元Lrfn5特异性过表达所逆转。
展开剩余32%论文链接: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 / 程守勤
编排 / 刘敏
校对 / 王倩
来源 / 神经内科
配合 / 科技处
中大医院融媒体中心 出品
发布于:江苏省